按讚收藏起來
時尚界近年吹起跨界合作的風潮,
特別是平價品牌與知名設計師的合作最多也最搶手。
像是H&M、UNIQLO、TARGET.......等。
不過就連曾經是UNIQLO愛用者的小編都對近兩年來U家的聯名款感到慘不忍睹,
相較於H&M、TARGET秒殺的聯名款,
U家不僅沒有搶購的盛況,連網路上被討論的人氣都低迷到一個不行,
其實2010~2011年Jil Sander for UNIQLO的+J系列曾經為人津津樂道。
但是自2011年雙方結束合作後,
UNIQLO就再也沒有任何炙手可熱的聯名系列。
近兩年來U家和多個知名的設計師聯名都像是在 _ _(請自行填入)對方一樣,
2012~2013多數的聯名企劃都只是授權設計的圖案印花
套用在UNIQLO原有的衣服款式上!
像是這一季和Ivana Helsinki的合作也是同樣的手法,
但是如果你有點去Ivana Helsinki的官方網站看過:
看看上方小編去Ivana Helsinki的截圖就知道U家的聯名款除了印花以外,
從版型到材質都不是Ivana Helsinki品牌的氛圍。
更別提U家聯名合作的款式全是一般正常人無法掌控的奇異版型,
我其實不知道做一件簡單俐落的印花上衣真有這麼難嗎?
除了版型比例詭異以外,材質也是不優到令人咋舌,
如果小編不提大家知道今年其實U家還找來Karen Walker嗎?
Karen Walker與U家聯名的女裝系列也和近來U家其他聯名款一樣;
材質糟糕、版型比例怪異。連火紅的Karen Walker都無法挽救~
有時小編真慶幸台灣有UNIQLO才不會被網路上的美麗圖片欺騙而下單。
這兩年U家除了特級彈性牛仔褲以外實在沒有什麼讓人驚艷的單品,
多數的聯名單品就這樣一直晾在架上從新上架,到期間限定多數都是滿滿一整杆。
只有到真正下殺完全特價時才開始感覺到數量有在減少。
而且連非時尚達人的一般民眾都明白:
U家多數單品如果不是穿在那些身材超棒、臉蛋超美的模特兒身上會有什麼下場。
白話點就是:「名模穿起來是名模,普通人穿起來就是大嬸」。
反觀同樣是平價跨界聯名剛上架就被秒殺的Phillip Lim For Target,
和UNIQLO擺在一起比較就是最好的對照組:
我想照片款式一擺出來大家會選TARGET還是UNIQLO一切都盡在不言中了吧!
沒錯,TARGET的聯名款是比U家高了那麼一點,
但是只要好看根本沒有人會在乎那點價差,消費者要的是誠意!
到底為什麼我要花錢買根本沒有聯名設計師特色的東西?
聯名沒有聯名的價值當然會乏人問津阿~
Phillip Lim For Target這系列上線當天立刻被秒殺造成大當機,
而且據說許多商品搶購後被擺上eBay翻五倍賣,
這才叫做聯名的意義好嗎!
因為從版型、款式到花樣都彷彿有寫上Phillip Lim的名字。
TARGET和UNIQLO間的差異並非在價格定位的不同,
因為當初U家聯名的+J系列定價比這次Phillip Lim的還要再更高。
其實最後一季的+J正好是U家進台灣沒多久,
小編當下有觀察到沒特價時銷量不佳,
我覺得是U家將聯名款的定價拉得有點過高導致。
平常一般外套單品價位都在一千多兩千多,
突然聯名時跳到8、9千,萬把塊去,
加上沒有太多中間價位的單品可以選擇自然銷量會不如預期。
如果設計保持和Jill Sander同樣水準,再多點價位在2千到3千左右的單品;
小編相信當初的+J一定會和Phillip Lim For Target一樣被秒殺!
要是你以為Phillip Lim For Target是特例就錯了,
因為一年前的JASON WU for Target同樣呈現秒殺現象:
看看上圖的設計款式和花樣應該不難明白為什麼吧~
這些設計即便你不是名模都能穿得好看、漂亮,有誰會不想買?
寫了這麼長只是希望UNIQLO能快點振作起來,早點達到國際品牌該有的設計和質感。
畢竟現在台灣買得到的國際平價連鎖服飾就是她和ZARA了啊~
有謠言說ATT 4FUN正在整修的兩層樓部份是為TOPSHOP準備,
小編也希望這麼多國際品牌進駐台灣的同時台灣本土的女裝品牌能振作點,
不要再賣一些設計不合潮流又貴得誇張的衣服,
讓我們去百貨公司可以願意走進除了進口品牌的台灣品牌專櫃吧........orz
以上,碎念完畢!
0 意見:
張貼留言